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维护法治的公平正义,“嶷如秋山”

醉红自知
关注
收藏

文/李馥均

——评电影《第二十条》

 


今年春节档国产电影表现优秀,票房突破十亿以上的国产电影有四部:《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和《第二十条》。以上四部电影各有亮点与特色,而我唯独对《第二十条》情有独钟。因为这部电影不只是普法电影,而是特别用贴近生活地几个小故事去体现一条沉睡中的刑法,看完后让我内心很是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大家必须要选择观看一部春节档电影,我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去看看这部电影。这部片子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出对法律、对公平和正义的诠释与解析,是法律条款脱离社会实践的一种回归旅程,值得我们每一位公民深思与探索,去找寻自己心中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一、电影的精彩构思让人们产生强烈共情

好的电影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第二十条》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马丽、雷佳音扮演的夫妻是一对欢喜冤家,老公作为检察官为孩子高考选择离学校最近的单位挂职,在挂职中偶遇了初恋情人成为同事,老婆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工作,但是因自己孩子遇到学校霸凌而见义勇为,两夫妻想要完美解决好儿子见义勇为带来的“不良后果”,结果因工作时间冲突产生了矛盾,加上检察官老公怕妻子误会自编的谎言,最后被妻子拆穿后的啼笑皆非。这些人物形象是构成故事情节和表现主题气氛的核心要素,也是展现导演思想和电影态度的重要媒介。

电影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之间的语言冲突很快就吸引了观众,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转眼之间又可以让人放声大哭,这种哭笑不得的转换反而加深了观众的共情。包括韩明与初恋情人成为同事产生的误会,为圆谎言与其妻子日常家庭拌嘴,不但内容贴近生活,甚至还超越了生活。恰恰是这种热热闹闹,生活悲喜啼笑之间轻松转换,能很好演绎检察官与普通百姓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堪的一面,其感怀纠结的欢喜冤家特别适合春节档的氛围。就如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润物细无声,从而让老百姓在一场有声电影中被潜移默化,从内心里去接受并喜欢这样一部普法电影,从电影构思这个视角而言,张艺谋等人导演的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二、电影唤醒的条款彰显的是法律的公平正义

这部影片开头,是一位见义勇为的司机,被判定为故意伤害罪。司机心中憋屈不服自己“见义勇为”行为反而害自己家破人入牢,被法律裁定成了“故意伤害犯罪分子”,服满刑期后出狱就开始走向漫长的上访之路,韩明检察官把司机截住后给他灌输的思想就是息事宁人,别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别去上访闹事。这让观众疑惑不解,更多的是义愤填膺,心中满是悲哀与疼痛。这部电影无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见义勇为后”的法律条款的硬伤。

电影中的司机最后惨死于上访途中的车祸,检察官韩明在医院面对已去司机遗留世上唯一个女孩时,韩明内心开始动摇变化,反省自己和检讨自己对见义勇为的条款理解,思索谁应该去维护见义勇为者们的公平正义?是法律还是老百姓自己?电影最后唤醒的不仅仅条款,也 是执法者们的公道人心,同时已意味着法律应该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电影体现了立法的本意应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刑法第20条被逐步唤醒,但这个唤醒的过程是痛苦的,是现实社会中许多人用血的教训唤醒的,也是国家对刑法的一种完善与对正义的一种认可。正像影片中所体现的赵丽颖饰演的残疾人角色被多次性侵,而她丈夫的防卫行为却被认定为是故意伤害。检察官也去查询了以往的类似案例,以前绝大多数案件也是如此作出认定的,防范过当而变成了故意伤害罪。如果不是赵丽颖为了救自己的丈夫选择跳楼自杀,如果没有检察官吕玲玲、韩明等人的坚持,这种已经固化的司法认知是很难被改变的。

看完电影《第二十条》,我相信许多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想大声呐喊并发问: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与正义的一种手段!而公平正义又是什么?公平正义就是有理可讲,有法可依,在机会、利益、道德与法治面前人人平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各种不公平的罪恶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法治社会,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电影传播的法律条款是为了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电影开始,三个家庭里的三个人:公交司机、检察官的儿子和村里保护媳妇的丈夫,分别以见义勇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这些见义勇为者的正义权益没有得以维护,公平正义没有人理会,反而都去维护了犯罪分子的利益,让人不得不质疑社会法律条款存在的意义与公平正义。这里有两点易引发了观众讨论与质疑:一是当时教条主义下的个人片面性人性视角的判断,这种判断让执法者带有一定的世俗偏见,这种偏见却是以人道主义情怀为主导———“死者为大”,那怕对方十恶不赦,也应该放过。二是《第二十条》沉睡于司法实践中,是否形成了一种死板固化的司法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当防卫制度的正确适用,也偏离了正当防卫的立法本意。

同时,我们扪心自问:谁想防卫过当呢?如果不是被犯罪分子伤害,谁想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这个“度”谁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理性只存在于人头脑清醒冷静时,而在性命攸关时刻,谁还能做到自卫反击时的力与度?这种事情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轻易简单。这个时候刑法的条款规范与准确执行实施就有很重要的意义了,只有用法律条款保护见义勇为者,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让犯罪成本最大化,才能更好地遏制与震撼住那些蠢蠢欲动的犯罪分子,让我们的社会关系和谐美好。

五、电影唤醒的不只是沉睡的条款,而是国家维护正义的决心

一直以来的现实社会中,老人病倒在地,没有人敢扶,小孩跌倒摔伤没有人敢救,因为怕被污陷被赖上,从一个乐于助人的正义之人变成了他人口中的“坏人”。正义的结果如果是必须要付出自己家庭辛苦打拼来的财富,让实施正义行为的老百姓却被他人侮辱,甚至后半生要牺牲生命为代价的结果去抗争,才能保全自己和家人,那么谁还敢去救死扶伤,谁还敢去乐于助人,谁又敢于担当奉献?如果没有法律条款保护见义勇为的公平正义行为,这个社会还能体现法治原则吗?还能有公平正义而言吗?电影的普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再次传播与彰显出国家制定刑法《第二十条》的意义与人民群众维护公平正义的心声。

也许纸上法律条款的冰冷定义和数据背后为正义付出生命代价的人还在挣扎、痛苦、无力和绝望,这些事实之前是无法被公众体会感知的,因为没有亲身体会经历过的人都当作是别人的悲惨故事而已。但这次不一样了,在现实社会中这些刑事事件被导演在电影中用细腻的故事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对话中带着现实社会案件中的沉重、赤裸裸、血淋淋的直观表达呈现,让人在大笑中悲愤欲绝,故事情景与人物刻画更为深刻,寓意深远,意义重大。这次电影唤醒的不只是沉睡中刑法《第二十条》,而是国家响应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心声。古人曾有诗云:“守法持正,嶷如秋山。”其寓意是:恪守法令制度,主持正义,国家便可如像高山一样不可捍动。

最后,《第二十条》的上映无疑会再次引发公众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关注和讨论。相信随着社会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我们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理解和适用也会更加的深入和准确。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能够更好的贴合正当防卫立法本意,确保每个案件都能体现出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法治进步才无愧于人民的信任,健全社会法治体系,构建和谐美好家园。


写作感言:

看完电影感慨万千当晚就写了评论,但是因过敏性喉炎影响,一直没有精力修改。现在抽空修改完成,方觉压在心中的大山被移走。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字数 3000
阅读 2.4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