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感悟
这本书刚到我手上的时候,觉得它沉甸甸的,几十万字汇在其中。淡黄的封面散着新月的光辉,一弯月牙和一座穆斯林建筑足以让我遐想。历史的变迁、家族的兴衰、生活的悲喜和爱情,包括那一时代的思想和浓厚的民族气息,全都融在里面。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书中每一个人物,尽管有些不处于一个时代,尽管我也与他们不是一个时代,思想观念、所处背景都不同,但情感总是想通的。从人心到人心,从理想到现实。他们各自都有难言的苦衷,却不留痕迹地掩着藏着,甘愿献出一切让至亲至爱的人如愿。
在读《穆斯林的葬礼》之前,我对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的了解很少,只大概的知道他们很爱干净,不吃猪肉而已。有一次上街玩儿,看到一个“清蒸羊肉”的招牌,我姨夫就指出那“蒸”字应该是“真正”的“真”,清真嘛。我才注意到这个先前我并不是很了解的宗教。作者霍达也是个穆斯林,她用一种清新纯洁的笔调流畅地叙述,取而代之先前的神秘,“一切穆斯林,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书中花费大量笔墨着重描写的有关穆斯林一天五次礼拜,婚礼、葬礼的繁琐内容,呈现给读者的是对真主的虔诚、信仰。
刚读第三章节,发现以月和玉为线索的两篇主人公不同,但讲的是同一个家族不同时代的故事。“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这是分章节双线叙事,在霍达之前也是少有的。所以在看书时,我总会看着看着去翻前面的章节找相同之处,比如小奇子就是韩子奇,新月的姑妈的遭遇,韩太太的妹妹玉儿又是为何没有出现,以及刚出场时,从梦里走来的通体洁白的女子是谁……这样慢慢地揭开一个个谜团,往往可以将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串联起来,就像两条河流相溶相会。
交织在这两条长河里的,家族、事业、政治还有爱情,不停地翻滚涌动着,激起千层浪。
在玉的长河里,韩子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最终“览玉盛会”完胜一举成了“玉王”,在事业上可以说是成功了。但我觉得他与璧儿间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迫于生活和生计而相互依靠扶持,正如后来他对玉儿解释说,“(我对璧儿的感情)是我对师傅的感情的扩展和延续……那还是兄妹之情,还是要报恩啊!”所以当“奇珍斋”发展壮大后,韩子奇和梁君璧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感情渐渐疏远也是不可避免。这也为后来玉儿受新思想的影响爱上了韩子奇,小新月继而出生埋下深深的祸根。其实在那个时代,玉儿对于爱情和自由都有自己的理解,新思想和新观念引着她执着向前,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先锋,这和壁儿的无知封闭和落后,对于爱情的盲目攀比,完全是两个世界。所以我总会为璧儿对韩子奇的痴情感到悲哀,为玉儿追求自己的爱情却被迫孤身离开感到叹息。三个人的种种纠缠都是为了爱,这在长河滔滔中又是何等凄美悲壮。
在月的长河中,韩新月的命运还是未知的。她在家人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又在哥哥、爸爸的支持下朝着心中的梦想努力。她成功考上了北大,带着青春的美丽和自信。韩新月给我的印象就是个完美女孩。她内心单纯善良,外表清新淡雅,亦如新月般美好。可造化弄人,先天性的心脏病使这个天使般的女孩渐渐消沉。月夜皎洁,微风徐徐,当悠扬凄美的《梁祝》主旋律在病房响起,令新月感到轻盈、凭清风扶摇而上……那是谁在诉说?那是楚雁潮对新月的深情,对新月的安慰和告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师生间的爱情,却在一开始就被注定是不可能的。不仅因为世俗,更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楚雁潮把炽热的心给了他的月亮,千丝万缕融入一曲《梁祝》,换来的却是天上人间两相望。
纯洁,凄美而忧伤,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印象。伴随着一个个庄严的葬礼,从梁亦清到严教授,再到韩新月的葬礼,最后是韩夫妇的“无常”。每个人在命运面前都是那么渺小,只有健康有活力的生命才能活得出彩。“人生应该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世界上没有世外桃源,人人都得在现实中挣扎,那么就怀着希望和热情,期望每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一轮新月下,楚雁潮靠在墓地旁的树下,缓缓的拉着提琴,梁冰玉久久伫立于琴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