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烂漫几多时

三月岭南樱花,开得确实有点早。说到樱花就联想到邻国日本,赏樱花习俗,樱花原产地是在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唐朝时期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派出遣唐使团学习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技、风俗习惯等,同时也带上农作物,樱花也就飘扬过海到日本。
秦汉时期樱花已在宫苑内栽培,到唐朝作为观赏植物开始普遍种植,当时樱花也是相思花,如诗人元稹《折枝花赠行》: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樱花是我国最先培植一种园林观赏性花之一,果实非我们食用樱桃,但都属于同类蔷薇科,随季节地理位置变化,花开三月为主,岭南沿海一带花期较早,今年一月底东莞植物园樱花就灿烂开放,樱花分单瓣和复瓣,单瓣可以开花结果,复瓣不结果为多,花每枝3至5朵,花瓣先端缺刻成伞状花序,色多为白色、粉红色、红色。
樱花传往日本后,不断培育新品种,在异国他乡成为国花,丰富了樱花家族,日本现在的樱花是他们培植出,观赏性更强自己特色品种。明治时代,新渡户稻造所著《武士道》开头就写出:所谓武士道,犹如作为日本象征的樱花。
正如中国梅花,国家法定上没有认可是国花,在百姓心里以国花般礼拜,而文人学者为之人格化赞叹,樱花作为原产地故土,古代诗人写众多优美樱花诗篇,选出十首名诗配上樱花图片。
唐代,李商隐《无题四首》: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唐代,刘禹锡《和乐天宴李美周中丞宅赏樱桃花》: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妖姬满鬓插,酒客折枝传。同此赏芳月,几人有华筵。杯行勿遽辞,好醉逸三年。
唐代,张籍《和裴仆射看樱桃花》: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
唐代,白居易《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
唐代,温庭筠《二月十五日樱桃盛开》:晓觉笼烟重,春深染雪轻,静应留得蝶,繁欲不胜莺,影乱晨飙急,香多夜雨晴,似将千万恨,西北为卿卿。
唐代,孟郊《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万木皆未秀,一林先含春。 此地独何力,我公布深仁。霜叶日舒卷,风枝远埃尘。初英濯紫霞,飞雨流清津。 赏异出嚣杂,折芳积欢忻。文心兹焉重,俗尚安能珍。 碧玉妆粉比,飞琼秾艳均。鸳鸯七十二,花态并相新。 常恐遗秀志,迨兹广宴陈。芳菲争胜引,歌咏竟良辰。方知戏马会,永谢登龙宾。
五代,李煜《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秋斜月迟迟,花在枝。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宋代,方岳《入村》: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宋代,赵师侠《采桑子·樱桃花》: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余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明代,硕篽《春日怀长安故人》:美人遥忆凤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今日出门春已半,樱花如霰晓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