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红楼|红楼第七梦之香菱梦中诗句成
红楼第七梦发生在第48回,做梦人是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的香菱,即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此梦的见证人依然是蘅芜君薛宝钗。
香菱梦中诗句成
薛蟠南下学做生意,宝钗便将香菱带到了她一心向往的大观园居住,在黛玉的引领下,香菱“诸事不顾”,苦心学诗,整天弄得“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刻苦钻研的好学生形象。在香菱读完了黛玉指定的诗集书目后,香菱想写诗,让黛玉给她出个题目,黛玉便让她写一首“吟月”的诗。香菱苦思冥地想了两首,大家看后皆觉得不好。书中写道:
“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起来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
香菱立志学诗,日思夜想,可谓是感天动地,在梦中得成一首众人都认可的好诗,点评说“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吟月》是香菱人生的写照
香菱梦中获得的这首《吟月》诗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的诗除了红楼梦众人说得“新巧”“有意趣”外,我认为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和赏析,它更重要的是有隐喻的作用。这首诗暗示了香菱的命运,是她人生的写照,同时也是香菱借由这首诗对自己悲惨一生的描述,以及不甘于命运的不公而向上天的叩问。正所谓是意在言外,言在诗中。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香菱就是在元宵佳节明月当空之日被人拐走的,此诗暗合了当时的情形。诗的前两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五岁时被人拐走时的悲惨和凄凉,“影自娟娟”的美好给人的感觉却是“魄自寒”,正是对此事件的点题;中间的四句是香菱被拐后的人生写照,诗句看起来充满诗情画意,但从一个“残”字和“夜倚栏”的描述中,让人感受的却是一种失意和寂寥的情绪;最后两句通过运用“嫦娥”的典故,明确地点出了“红颜薄命”的结局,尤其是最后一句“缘何不使永团圆”,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悲凉感油然而起。
红楼第七梦的寓意
香菱虽然是自幼流离失所,小小年纪受尽人生磨难,但其天生的慧根仍在,对诗意生活和人生的美好追求仍在,所以才有了“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经典桥断。
作者如此安排,除了是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和《红楼梦》故事情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它向读者传递出了一种不甘于命运捉弄的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人都有向往诗意生活的权利,并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达成美好的愿望。香菱学诗恰恰印证了一句俗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红楼第七梦是作者对香菱的高度认可和称颂,因为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表,还在于其内心。“诗和远方”是现代人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古代人的追求呢?!
初于2021.10.24 17:01
定于2021.10.25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