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运用微视频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kw_xoO5J8
关注
收藏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美术课堂中,其中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借助微视频的特性,笔者在一系列课程的不同环节中使用了微视频来优化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微视频;创新思维;深度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实践创新”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必备能力。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各类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样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尝试发挥个人创意,开展各种美术活动,乃至于用美术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在这些美术活动中可以以深度学习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意义上地对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二)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

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互联网云平台有着各类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其中,电视、电影和短视频等视频类资源都有着动态和直观的视觉图像以及听觉的辅助,可以提供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同时视频类资源可自由剪辑和重复观看的特性,非常适合运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制作精良的微视频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同时也可以用于提高学生绘画技能,有利于创新和想象力的培养。

鉴于以上因素,笔者尝试将微视频手段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确立了让孩子梦笔生花,运用微视频来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主题,并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二、运用微视频的美术教学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微视频指导学生,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并以自己的创意进行创作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笔者亟待解决问题。笔者借助学校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及各类视频制作软件开始了一系列美术教学的探索实践。接下来笔者将以《扬帆起航》《盛开的菊花》《鸿雁传书》《滚印真有趣》《精彩的电视》这五个课例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运用微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例《扬帆起航》的导入环节创设了参加帆船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微视频(见图1)进入沉浸式的体验中,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参赛团队的帆船装饰设计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仅表现了团队的特点,也表达了参赛者的参赛信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帆船是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一个见证,就如今天我们要制作和设计的帆船,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能有这些参赛选手一样的精神,能够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随即教师出示本课活动任务“参赛者需要设计一艘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帆船,请你设计帆船,并为帆船取一个能够体现体育精神的名字。”

在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微视频营造的学习情境以及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设计,引起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充满积极性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运用微视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开展探究学习

教师在课例《盛开的菊花》中围绕“如何绘制菊花主题团扇”的问题,并通过相关微视频提供绘制菊花主题团扇的示范案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角度的菊花,同时借助《芥子园画谱》等传统中国画技法学习资料,探究思考如何在团扇上运用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和绘画技法来表现所观察到的菊花,创作菊花主题团扇。比如在本课的其中一个示范微视频中,教师展示了菊花半侧面角度的绘制方法,同时提出问题“其他角度的菊花如何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菊花,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菊花造型特征,在理解半侧面菊花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表现其他角度的菊花,同时理解和归纳表现菊花各种角度的一般方法,并最终能够将其运用到菊花主题团扇的创作活动中去。

在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微视频和活动任务的前置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利用菊花在传统文化中的意向建立起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跨学科的联想帮助学生回忆并构建关于菊花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不同角度菊花的表现技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微视频构建体系,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课例《鸿雁传书——漆艺探寻封泥印迹》是《旅行文化中的纹饰美》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本课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封泥的历史,感受封泥在过去时代背景下的寓意和重要性,掌握封泥的造型特点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封泥造型的个性化制作,结合搅漆与瓦灰结合的技法,用古朴的泥色和朱砂结合,设计封泥作品。学习内容与要求是了解封泥的历史、文化寓意及制作方法,将漆与瓦灰相结合,体验运用不同材料技法创作的乐趣。教师在本课例中主要运用微视频呈现了课堂任务的完整创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封泥的形式美感,体会封泥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寓意,探究个性化封泥的造型特点,比较印章和封泥的比例关系,归纳封泥的大小比例和信封大小的关系。通过微视频学习印章的刻制方法,并完成属于自己的印章,学会运用搅漆技法,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古老漆艺的魅力,了解古朴的封泥所传递的情感,体会制作属于自己封泥的仪式感,感受用封泥封住的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情谊。

在本课例中,教师运用了一系列封泥制作微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从构思印面、制作漆泥、拓印封泥的完整创作过程,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完整美术创作过程的基础上,将学生新学到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意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

(四)运用微视频提供灵感,培养学生创作中的创造力

教师在课例《滚印真有趣》中展示了多种可利用的滚印工具,在介绍每种不同工具的滚印效果之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寻找和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见图2至图4)。

         

图2  《滚印真有趣》滚印工具            图3 《滚印真有趣》学生滚印作品

在接下来的微视频中,教师展示了弹珠的不同滚印方法,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且更适合自己所用工具的滚印方法,使学生理解同一个主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创作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图4  《滚印真有趣》弹珠滚印彩色公鸡的过程

同样的,在课例《精彩的电视》中,教师出示了几种不同构图方法的微视频,希望拓宽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想象力不局限于生活中的电视造型(见图5与图6),单纯以写实为标准进行描摹,而是通过夸张变形进行联想,表现有创意的电视造型。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经过教师的激发可以迸发出无限可能的创意。由此可以看出在美术教学中有策略的教学方法和美术作品的选择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图5  《精彩的电视》微视频截图              图6  《精彩的电视》学生作业

三、结语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课后以访谈的形式,对部分学生的想法进行了深入了解,采访了学生对课例中以微视频导入学习内容的方式的感兴趣程度,绝大部分学生在访谈中都认为微视频的导入形式非常有趣,微视频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本课的学习内容,更以一种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趣味地呈现出来,达到吸引学生继续探索本课学习内容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必要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微视频的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获得信息资源的不同,得出不同方向和角度的探究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足的成长空间。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提高学生创造力方面,笔者借助微视频教学,充分展示学生在课例中所能运用的各种新媒材以及新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提供不同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微视频内容以外的材料工具和创作方法来创作作品,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课堂中所获得的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生活中,以创新思维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字数 3350
阅读 4.3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