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红楼|《红楼梦》之石头的经历
细读《红楼梦》,今天我们继续说“石头记”中的这一块石头,上文讲了它的由来、演变过程和寓意,这次就说说它的经历。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石头的选择
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红楼梦》中的石头也不例外。石头听僧道两人坐在那儿闲谈,僧道先谈的是“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石头听了无动于衷,但后来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石头立即动了心,思慕起“人世间荣耀繁华”来,虽然僧道再三提醒说红尘中多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但“凡心已炽”的石头根本听不进去,所以才“苦求再四”。
如果说女娲补天的时候,石头能不能去补天,选择的主动权并不在石头手中,但这次要去人间,准备“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却是石头自己选择的。所以说,石头想到红尘行走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石头没有选“神仙玄幻之事”,今天我们才得以看到了《红楼梦》,如果选择了第一种,那就成了类似于《西游记》的故事了。
石头再度华丽转身
正是由于石头的这个选择,让僧道很无奈地评价它说,看起来“性灵”,本质上却是“质蠢”,作用也只能是用来“踮脚而已”。
为了彰显佛法的法力无边,僧“大展幻术”,将石头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鲜明莹洁的美玉”,并且表示还要再镌刻上一些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奇物”。
至此,石头再度完成了华丽转身,由一块灵性已通的补天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鲜明莹洁的美玉,并且,第二次的转变是质的变化,即由石头变成了美玉。
石头的结局
《红楼梦》作者高明的地方正在于此,仅用了短短几个段落的文字,就把石头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并且把石头的结局也讲了,那就是红尘中虽然“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因为涉及这段“风流公案”的人是到人间历劫的,所以石头的经历一定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结局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结论和启示
通过石头的经历和结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启示:一是不管石头的形态如何变幻,其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石头终归还是石头;二是普通人没有火眼金睛,往往是只看重外表(美玉),而不注重实质(石头);三是石头经过变化可以成为美玉,美玉本就是石头变成的,体现出了事物的一体两面性,这也是《红楼梦》曾题曰《风月宝鉴》的原因,同一事物,从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看,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
说明:【】中的文字,引用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一回。
于20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