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置密码
|
验证邮件发送成功
如果没有收到邮件,请检查垃圾邮件,或点击重新发送按钮
查看我的邮箱
(60)重新发送
|
您已经注册成功
请妥善保存您的账号和密码 3s后自动关闭
|
您的密码已重置成功
3s后自动关闭
|
确认更改密码
|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
建议反馈提交
取消
|
绑定手机号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绑定
取消
|
合并账号发送验证码
合并
取消
|
设置密码设置手机密码,以后可以通过手机号登录
取消
提交
|
绑定手机发送验证码
确定
取消
|
合并账号该手机已注册,是否需要绑定账号?
确定
取消
|
提示取消
解绑并绑定
|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
扫描下载开问APP |
《落花生》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学会根据文意对文章进行简明的概括。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视频介绍,了解花生的生物特征和人格品质;初步掌握文意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花生所具有的品质,向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学习,并将奉献精神内化于个人思想。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教材的第十五课,讲述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本文逻辑清晰,层次明显,适合对五年级学生进行文章分层和概括的训练。文章所描写的“花生”较为贴近学生们的生活,适宜在现有基础上拓展相关生物常识,并在对比和探究中引发学生对“花生精神”的发掘、思考和学习。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已经初具规模,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在逐步提高的同时,接触多样且深刻的思想。他们所处的年纪,正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也是正确的人生观念确立的最佳时机。因此要适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创设趣味性的情景,引导他们一步步探寻课本中所传达的思想,并通过写作去深化思考,将优良品质内化于心。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花生精神,领悟、学习低调做实事的高尚人格。
难点:突破原有对花生单一的生物特性的认知,挖掘并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意义。
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提问法
教学理念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情境中探索,在趣味中学习。
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一、课程导入
教师展示有关花生的谜语,提问学生谜底。
(播放幻灯片1)
(学生回答:猜不出来)
老师拿起粉笔,引导学生根据谜语一起画果实,并在绘画中对谜语进行逐句讲解——解释“麻屋子”代表凹凸不平的外壳,“红帐子”代表壳子里的薄皮,“白胖子”是里面的圆润白色果实。
(如果有学生猜出来,就请这名同学上黑板给大家边画边讲解。)
提问学生看自己画出来的画像什么果实,并用多媒体展示几种果实,让学生得以对号入座。
(播放幻灯片2)
(学生:是花生!)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对谜语进行深入解释,说明是因为谜语对花生的描写用了比喻和拟人,所以大家才没能一下子想到是花生。然后介绍花生的别名——“长生果”、“落花生”。
提问:这下大家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哪篇课文了吗?
(学生:知道!《落花生》——)
(板书:“落花生”)
二、概括文意、了解花生
(播放幻灯片3)
引导学生翻开课本,阅读第一段内容,并思考文意。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学生第一段所讲的内容。
(学生:讲了母亲和姐弟们在空地里种花生,给它们浇水施肥,最后收获了。)
鼓励回答的学生,并进一步把第一段概括为:种花生和收花生。
(播放幻灯片4)
(在大标题“落花生”下面,板书“种花生”、“收花生”,用短线相连。)
提问学生:花生是怎么从种子长大、最后结果的?
(学生:不知道/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给大家简单讲述,然后教师引导大家结合同学的讲述看视频,补充知识。)
安慰学生不知道也没关系,强调人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看展示花生生长过程的视频。
(视频关键点截图)
对课文第一段和视频内容简单总结,并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里,主人公们在做什么?
(学生:过收获节,请父亲尝花生。)
提问:按照前面的种花生、收花生,这一段应该概括成什么?
(学生:吃花生/尝花生。)
(板书“吃花生”)
肯定并赞扬学生的回答。说明“概括”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即对文章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简洁明了的总结,并鼓励大家多尝试概括。
三、创设情境,深入探索
引导学生合上书本,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和书里的人一样,坐在一起吃花生,谈论花生。
(板书“谈花生”)
提问学生:对花生有什么印象?
(学生A:好吃! 学生B:有营养! ……)
(板书“好吃”、“有营养”等,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调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生活经验生活,对未想到的点进行补充,例如花生能榨油、很便宜。
(板书:“能榨油”、“便宜”等)
教师对花生的特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用两个词进行简明概括。
(学生:普通、有用。)
(板书:将前面的特点括起来,写上“普通、有用”)
教师说明花生并不仅有表面这么简单,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热情。
展示关于花生植株的谜语,动员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猜。
(播放幻灯片5)
(学生:是花生!)
赞扬学生。
(播放幻灯片6)
教师结合花生外形,对谜语进行逐句解释,并顺势提问:是否所有结果实的植物都有这样的特点,以引出花生和其他果树的对比。
(播放幻灯片7)
提问图片内容:这些是什么树?
(学生:桃子树、石榴树和苹果树。)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差异:他们和花生有什么不同?
(学生A:他们的树很高,花生很矮。
学生B:他们的颜色很鲜艳,花生的颜色很淡。
学生C:他们的果实更大,花生很小。……)
赞扬学生的回答,并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谜语“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进一步思考。
(学生D:他们的果实挂在高高的枝头,花生的果实埋在地下!)
肯定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具体阐释:这些水果不像花生那么便宜,也不像花生有那么多用处,但是他们却把自己挂在高高的枝头,用好看的外形去吸引别人。
四、回归课文、点明中心
引导学生结束“虚拟花生宴会”,回归课本,将板书的花生特点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即原有生活经历与课本新知的结合。
提问学生:剩下部分的中心句、同时也是本文的中心句是?
(学生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教师对学生不太准确的回答进行鼓励性点评,并引导学生的思路向真正的中心句靠近。
(学生B: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肯定学生的回答,树立榜样作用。
(播放幻灯片8)
教师对中心句进行具体阐释,让学生更好理解——我们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尽管朴素低调,却非常有用,默默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不应该做像桃子石榴这样的人,只讲究好看和体面,却没有作出多少贡献。
(板书“花生精神”)
五、学习榜样、塑造三观
教师基于花生精神,把话题转到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身上。
(播放幻灯片9)
展示朴实低调的袁隆平的照片,让学生猜测身份。
(学生:不知道/有学生知道就鼓励他给同学们讲一讲。)
教师对袁隆平的事迹作介绍,突出其朴素下的伟大——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研发了杂交水稻、在取得了重大成就之后,继续在田间从事研究工作。鼓励学生把袁隆平作为偶像和学习榜样。
(板书:伟大的名人:袁隆平)
教师设问:难道花生精神只存在于名人的身上吗?——并不是这样的。
(播放幻灯片10)
教师展示干净街道和肮脏街道的对比图,提问学生:是谁让街道变得整洁?
(学生:清洁工!)
(播放幻灯片11)
肯定学生的回答,阐述清洁工的朴素和伟大——穿着朴素甚至有些脏污的工作服、为城市的整洁和卫生作着重要的贡献。(板书伟大的普通人——清洁工)
教师倡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学习花生精神。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带领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梳理课文脉络:“种花生—收花—吃花生—谈花生”;结合谜语回顾花生果实的三层构造和花生植株开花结果的特点,结合课文所传达的朴素而有用的花生精神,阐述袁隆平和城市清洁工这些有花生精神的伟大人物的事迹。
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引出课后作业的布置。
(播放幻灯片12)
布置作业,说明作业要求——做一个花生的资料卡,内容包括手绘的花生果实和植株、花生的生长特性和人格品质,以及你能想到的有花生品质的人——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人,要说明他们为什么有花生精神。最后,写下你自己对花生精神的感悟。
内容不在多,而在于用心完成。下周将把大家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展示栏里。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总结
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很敏捷,回答问题很快,因此我以后要在保证每节课提问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问题的质量,并在学生做出回答后给出及时的反馈。但课堂上有时过于吵闹,影响了正常教学,因此要在上课前讲清要求——发言要举手,不能在发言时间讨论无关的事情。
|